電力改革細則發布 電網不再以售電為主要收入來源
電力改革終于揭開最后面紗。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等6份文件,作為今年3月出臺的電力改革頂層設計《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核心配套措施。 其中,《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對售電側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作了創新性安排,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亮點。國家發改委此次還發布信息稱:已經組建了專門的工作組籌建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其他區域和省級交易機構的組建方案亦處于醞釀之中。 建立廣州電力交易中心 這6個配套文件,分別從輸配電價、交易機構、發用電計劃、售電側等重點領域改革進行了部署,提出了電力改革關鍵環節的具體措施。比如輸配電價,單獨核定輸配電價是實現市場化交易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想要放開兩頭就要先要管住中間。 輸配電價的改革其實已經在一些地方進行了試點。 國家已經批復云南、貴州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深圳、內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寧夏等省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還有一批省份即將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以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試點格局已經初步建立,改革紅利正不斷釋放。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巡視員王強說:“對用戶來講,紅利應該是比較大的。以內蒙古西部為例,通過成本監審核減不相關、不合理成本,降價空間主要用于降低蒙西電網大工業電價每千瓦時2.65分錢,降價金額約26億元。等到7個地方電價改革和兩個省的售電側出來,很快就能見到效果。” 電力市場相關的設置也在這6個配套文件當中予以明確,電力市場將由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構成,中長期市場主要開展多年、年、季、月、周等以上的用電交易和可中斷負荷、調壓等輔助交易,而現貨市場主要開展日前、日內以及實時電量交易和備用調頻等輔助交易。 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制度設計下,未來將有更多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直接交易,因此電力市場和交易機構的建立至關重要。 發改委回應稱,在全國范圍內,目前是通過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分別依托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組建,負責落實國家計劃以及地方政府協議,促進市場跨省跨區的交易。 發揮價格調節供需作用 單獨核定輸配電價是實現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是放開競爭性業務的前提,對于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全面實現電力體制改革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談及本次電改措施以及帶來的紅利,國家發改委在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首先是降低企業和社會用電成本。改革后,輸配電價相對固定,發電價格的波動將直接傳導給售電價格。當前,在電力供需較為寬松、煤價降低的情況下,擁有選擇權的電力用戶通過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可以降低用電成本,從而為電力用戶帶來改革紅利。 “發揮價格調節供需的作用。”發改委稱,價格信號的順暢傳導將形成消費帶動生產、生產促進消費的良性循環。就電力生產而言,“以銷定產”將抑制發電企業的盲目擴張沖動;就電力消費而言,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將有效抑制不合理的用電需求。 此外,規范電網企業運營模式。改革后,電網企業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不再以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價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可以保證其向所有用戶公平開放、改善服務。加強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通過嚴格審核電網企業準許成本,可以促進電網企業改進管理,核減不合理支出,抑制不合理投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與此同時,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將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省(區)列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同時明確,凡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地區,直接列入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鼓勵具備條件的其他地區開展試點,盡快覆蓋到全國。 并提出將開展輸配電價測算工作。對試點地區,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組織成本監審,按照已出臺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嚴格核減不相關、不合理的投資和成本費用;對非試點地區,在開展成本調查的基礎上,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測算電網準許總收入和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并分類推進交叉補貼改革。結合電價改革進程,配套改革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逐步減少工商業內部交叉補貼,妥善處理居民、農業用戶交叉補貼。 此外,明確過渡時期電力直接交易的輸配電價政策。已制定輸配電價的地區,電力直接交易按照核定的輸配電價執行;暫未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的地區,可采取保持電網購銷差價不變的方式,即發電企業上網電價調整多少,銷售電價調整多少,差價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