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的解決途徑
近日,中新網等多家媒體報道,自2011年3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浙江、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呈現用電緊張態勢,各地相繼采取限電和讓電措施。另據國家能源局于5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4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雖然相比3月份增速降低2.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3.1%,但全國的用電總量繼續強勁增長。據專業機構的估計,現在每缺電1度,就帶來7元的GDP損失。以用電缺口占全國2/3的華東和華南地區為例,缺電約300億度,將影響產出逾2000億元。由以上的情況和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電力供應存在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而電力供需不平衡會影響到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合理解決目前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的現狀和特征
2011年5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數據顯示我國1~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46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4%,其中4月份全社會的用電總量為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分類看,第一產業用電量279億千瓦時,增長3.2%;第二產業10895億千瓦時,增長12.1%;第三產業1615億千瓦時,增長15.0%;城鄉居民生活1886億千瓦時,增長13.2%。發電方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發電量106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4%。其中,火電量9006.5億千瓦時,增長10.6%,占全國發電量的84.6%;水電量1136.2億千瓦時,增長32.9%,占全國發電量的10.7%;核電量205.8億千瓦時,增長17.4%,占全國發電量的1.9%;風電量188億千瓦時,增長60.4%,占全國發電量的1.8%。同時,1~4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1885萬千瓦,其中水電212萬千瓦,火電1342萬千瓦,新增發電設備主要集中在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地區,如:甘肅、內蒙古、新疆和山西等地。
用電方面,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來看,全國有16個省份的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新疆,為34.8%。而華東缺電大省浙江、江蘇的用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7.3%和11.3%,較3月的同比和環比都有所回落。同時,西部省份同比增速上升較快,如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分別達到22.3%,17.5%,18.1%和34.8%,有的省份用電絕對量比3月還高,顯示西部經濟增長強勁。這些省份中傳統工業行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持續發力,對用電增長貢獻較大。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存在以下幾個特征:
1.電力產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不能滿足因經濟飛速發展而導致的用電需求的迅速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電源建設還是電網發展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其中電源、電網規模分別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從總量上看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社會對于電力需求增長不斷加快,因此,電力供給總量仍然不能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2.我國電力資源與需求分布存在不平衡,電力需求和供給之間還存在局部不平衡問題。我國能源資源分布與需求存在逆向分布以及結構性矛盾,東部用電需求較大,但能源資源比較匱乏;西部用電需求較小,但能源資源比較豐富。地理分布上華南和華東是我國電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區,但其所擁有的電力資源相當匱乏,而西南地區、新疆、陜西、山西、內蒙古、甘肅等省份則面臨電力外送困難,因此就造成“東部缺電,西部窩電”的問題。
3.在電力整體供需中,我國的電力供需還存在著季節性不平衡的問題。
我國的用電總量夏季一直是高位運行,其他季節則較為平穩。這是由于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夏季居民用電量大增,大大超過其他季節的需求。另外,很多產業由于其行業特性因此用電高峰期也在夏季,兩者疊加使得我國夏季形成了全年用電的高峰期。
4.電源以火電為主,其它電源的貢獻過低。在我國的電源結構中,水電占比不高而煤電占比很高。在假定我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種主要礦物能源的儲量、技術、可開采量、年產量等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靜態匡算,2004年的儲采比分別為172.5年、14.2年和61年。因此,從長遠看,我國電力中的電源長期將以煤電為主,其他電源只能起到補充作用。這影響到了我國電力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造成我國目前電力供需矛盾的原因
造成我國目前很多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們將分為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供給方矛盾
1.煤電問題。導致我國近期大量“電荒”現象的最大原因是國際油價不斷上升。一方面,這是由于國際油價的不斷上升帶來運輸成本的增加,使電煤的價格直線上升;另一方面,電煤價格不斷地上升使一些發電企業少發電或者不發電,加劇電力供應的緊張。比如,湖南省按照現在的電價與煤價,不計電廠運營成本和財務成本,僅每度電對應的煤價,已比火電出廠價高2分錢。因此,火電廠不愿買煤也不愿意進行發電。
2.區域資源分配不合理。在我國東部用電需求較大,但能源資源比較匱乏,而西部用電需求較小,但能源資源比較豐富。因此,我國電力供需不是“嚴重過剩”,是結構性矛盾問題。張海洋表示,當前,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重慶等地相繼出現了夏季高峰之前的淡季電荒,與此同時,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則面臨電力外送困難。張海洋認為,“東部缺電,西部窩電”的問題的出現,就是結構性矛盾造成的。解決之道是要加快電網建設,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根本解決全國資源優
化配置和電力電量平衡的問題。
3.電力定價制度不合理。我國在1985年集資辦電以后由于上網價格的雙軌制政策,一方面形成了發電側上網電量的多種電價;另一方面集資加價也造成了用電側電量在國家目錄電價之外的各種價格。多種電價制度必然導致社會各利益集團的“尋租”行為。從上網電價和總體售電價格水平來看,成本加成定價已經成為我國電價制度的基礎。根據現有電價改革的發展趨勢判斷,這一定價模式也將用于輸配電網的價格制定。我國的成本加成定價在理論上具有計算簡便、公平合理的一面。這種定價方式在美國等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也廣為使用,只是西方國家從資本使用角度把它稱為投資收益率定價。這種定價策略的缺點就是沒有重視電力供應的成本,也沒有反映出我國電力定價的地區不均衡狀況。供電企業作為電網的壟斷經營者,其售電價格受到了國家有權管理部門的嚴格管制。
4.廠網矛盾制約電力供應的提高。這次南方“電荒”事件中,很多省份并不是因為發電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電力供應不足,一種普遍的現象使得電廠在成本壓力之下不愿意全力進行生產。例如缺電嚴重的湖南省,據統計全省擁有1417萬千瓦的統調火電機組,但目前可供出力的僅有700萬千瓦的機組,超過一半的火電機組宣布停工檢修。而河南省擁有超過50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中,現在有1200多萬千瓦的機組處于檢修狀態。電廠不全力生產也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
[$page] (二)需求方矛盾
1.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嚴重的制約瓶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導致我國當前能源“三荒”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發展高耗能產業,比如鋼鐵業、電解鋁業等項目,是一種典型的經濟短視行為。地方政府官員在GDP增速的政績考核壓力之下,忽視地方發展的長遠利益,倉促發展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的產業項目,這些項目的上馬和產能擴大都導致了電能需求的快速增長。
2.“十二五”開局,投資項目過多
今年的“電荒”現象普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今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開局之年,很多省份的投資項目大量增加,而且“十一五”末因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而放緩的項目目前有一定的釋放,導致市場對電力需求量加大。另外,一季度第三產業以及居民用電的增長速度加快也導致電力短缺。
3.居民用電價格制度比較落后。我國對于居民用電實行的是統一價格,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制定標準。這種制度固然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身利益,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電價統一忽視了居民收入目前差距擴大的問題,居民家庭用電收費時,用多用少收費相同,這加深了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的現象。另一方面,統一價格不利于居民用電過程中環保意識的加強,因為用多用少的價格是一樣的,因此很多居民就忽視了節約用電的重要性。
三、電力供需不平衡的政策建議
針對以上分析所得到的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現象的特點和造成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的原因,我們做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一)首先要加快我國的供電網絡的建設,特別是特高壓電網建設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有一個很突出的方面就是各個省份之間的電源分配不合理,而資源位置和資源分配是天然因素,因此無法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而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建設特高壓電網,將西部那些剩余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地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國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電量平衡的問題。
(二)大力推進電源多元化建設
目前我國電源的主要構成部分是煤電,而其他的水電、核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所占的比例均不高。這樣的電源結構勢必造成我國的電源過多地依賴于火電,也對我國未來的能源保證提出了很大的壓力。因此,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未來在電源建設中,應該向其他能源構成部分,特別是綠色的清潔能源傾斜。由于成本關系,地方政府往往在這些電源建設中缺乏動力,因此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對于這些清潔能源進行大力投資,并且在上網價格上進行優惠,在技術研發上進行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從而擺脫煤電獨大的局面。
(三)堅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耗能過高的落后產能
對于產業結構調整,中央政府已經明確指出,其方向和重點就是要支持推廣采用節能、降耗、節水、環保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強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質量差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被認為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產業結構調整還要照顧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首先就是對于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應該結束單純依賴經濟增速的考核目標,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將節能環保納入考核體系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國家)應該對地方產業結構升級進行補貼和技術支持,以引導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合理利用價格機制對于電力需求進行調整
首先要對于電力資源豐富和電力資源匱乏的地區使用不同的電力價格,在那些電力本身缺乏需要外來電源輸入的地區實行相對較高的價格,以促使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企業和居民節約用電;同時,促進用電較高的企業搬遷至西部電力供應相對充足的省份,以促進這些省份的經濟發展。同時,盡快對企業和居民用電實行梯級電價。實行梯級差別定價,既有利于促進企業和居民節約用電,又有利于緩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矛盾,可謂一舉兩得。
綜合以上的分析,只有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電力供應中的不平衡因素,平抑電力需求中的不合理因素,才能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
一、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的現狀和特征
2011年5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數據顯示我國1~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46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4%,其中4月份全社會的用電總量為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分類看,第一產業用電量279億千瓦時,增長3.2%;第二產業10895億千瓦時,增長12.1%;第三產業1615億千瓦時,增長15.0%;城鄉居民生活1886億千瓦時,增長13.2%。發電方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發電量106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4%。其中,火電量9006.5億千瓦時,增長10.6%,占全國發電量的84.6%;水電量1136.2億千瓦時,增長32.9%,占全國發電量的10.7%;核電量205.8億千瓦時,增長17.4%,占全國發電量的1.9%;風電量188億千瓦時,增長60.4%,占全國發電量的1.8%。同時,1~4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1885萬千瓦,其中水電212萬千瓦,火電1342萬千瓦,新增發電設備主要集中在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地區,如:甘肅、內蒙古、新疆和山西等地。
用電方面,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來看,全國有16個省份的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新疆,為34.8%。而華東缺電大省浙江、江蘇的用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7.3%和11.3%,較3月的同比和環比都有所回落。同時,西部省份同比增速上升較快,如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分別達到22.3%,17.5%,18.1%和34.8%,有的省份用電絕對量比3月還高,顯示西部經濟增長強勁。這些省份中傳統工業行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持續發力,對用電增長貢獻較大。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存在以下幾個特征:
1.電力產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不能滿足因經濟飛速發展而導致的用電需求的迅速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電源建設還是電網發展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其中電源、電網規模分別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從總量上看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社會對于電力需求增長不斷加快,因此,電力供給總量仍然不能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2.我國電力資源與需求分布存在不平衡,電力需求和供給之間還存在局部不平衡問題。我國能源資源分布與需求存在逆向分布以及結構性矛盾,東部用電需求較大,但能源資源比較匱乏;西部用電需求較小,但能源資源比較豐富。地理分布上華南和華東是我國電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區,但其所擁有的電力資源相當匱乏,而西南地區、新疆、陜西、山西、內蒙古、甘肅等省份則面臨電力外送困難,因此就造成“東部缺電,西部窩電”的問題。
3.在電力整體供需中,我國的電力供需還存在著季節性不平衡的問題。
我國的用電總量夏季一直是高位運行,其他季節則較為平穩。這是由于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夏季居民用電量大增,大大超過其他季節的需求。另外,很多產業由于其行業特性因此用電高峰期也在夏季,兩者疊加使得我國夏季形成了全年用電的高峰期。
4.電源以火電為主,其它電源的貢獻過低。在我國的電源結構中,水電占比不高而煤電占比很高。在假定我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種主要礦物能源的儲量、技術、可開采量、年產量等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靜態匡算,2004年的儲采比分別為172.5年、14.2年和61年。因此,從長遠看,我國電力中的電源長期將以煤電為主,其他電源只能起到補充作用。這影響到了我國電力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造成我國目前電力供需矛盾的原因
造成我國目前很多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們將分為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供給方矛盾
1.煤電問題。導致我國近期大量“電荒”現象的最大原因是國際油價不斷上升。一方面,這是由于國際油價的不斷上升帶來運輸成本的增加,使電煤的價格直線上升;另一方面,電煤價格不斷地上升使一些發電企業少發電或者不發電,加劇電力供應的緊張。比如,湖南省按照現在的電價與煤價,不計電廠運營成本和財務成本,僅每度電對應的煤價,已比火電出廠價高2分錢。因此,火電廠不愿買煤也不愿意進行發電。
2.區域資源分配不合理。在我國東部用電需求較大,但能源資源比較匱乏,而西部用電需求較小,但能源資源比較豐富。因此,我國電力供需不是“嚴重過剩”,是結構性矛盾問題。張海洋表示,當前,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重慶等地相繼出現了夏季高峰之前的淡季電荒,與此同時,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則面臨電力外送困難。張海洋認為,“東部缺電,西部窩電”的問題的出現,就是結構性矛盾造成的。解決之道是要加快電網建設,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根本解決全國資源優
化配置和電力電量平衡的問題。
3.電力定價制度不合理。我國在1985年集資辦電以后由于上網價格的雙軌制政策,一方面形成了發電側上網電量的多種電價;另一方面集資加價也造成了用電側電量在國家目錄電價之外的各種價格。多種電價制度必然導致社會各利益集團的“尋租”行為。從上網電價和總體售電價格水平來看,成本加成定價已經成為我國電價制度的基礎。根據現有電價改革的發展趨勢判斷,這一定價模式也將用于輸配電網的價格制定。我國的成本加成定價在理論上具有計算簡便、公平合理的一面。這種定價方式在美國等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也廣為使用,只是西方國家從資本使用角度把它稱為投資收益率定價。這種定價策略的缺點就是沒有重視電力供應的成本,也沒有反映出我國電力定價的地區不均衡狀況。供電企業作為電網的壟斷經營者,其售電價格受到了國家有權管理部門的嚴格管制。
4.廠網矛盾制約電力供應的提高。這次南方“電荒”事件中,很多省份并不是因為發電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電力供應不足,一種普遍的現象使得電廠在成本壓力之下不愿意全力進行生產。例如缺電嚴重的湖南省,據統計全省擁有1417萬千瓦的統調火電機組,但目前可供出力的僅有700萬千瓦的機組,超過一半的火電機組宣布停工檢修。而河南省擁有超過50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中,現在有1200多萬千瓦的機組處于檢修狀態。電廠不全力生產也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
[$page] (二)需求方矛盾
1.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嚴重的制約瓶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導致我國當前能源“三荒”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發展高耗能產業,比如鋼鐵業、電解鋁業等項目,是一種典型的經濟短視行為。地方政府官員在GDP增速的政績考核壓力之下,忽視地方發展的長遠利益,倉促發展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的產業項目,這些項目的上馬和產能擴大都導致了電能需求的快速增長。
2.“十二五”開局,投資項目過多
今年的“電荒”現象普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今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開局之年,很多省份的投資項目大量增加,而且“十一五”末因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而放緩的項目目前有一定的釋放,導致市場對電力需求量加大。另外,一季度第三產業以及居民用電的增長速度加快也導致電力短缺。
3.居民用電價格制度比較落后。我國對于居民用電實行的是統一價格,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制定標準。這種制度固然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身利益,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電價統一忽視了居民收入目前差距擴大的問題,居民家庭用電收費時,用多用少收費相同,這加深了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的現象。另一方面,統一價格不利于居民用電過程中環保意識的加強,因為用多用少的價格是一樣的,因此很多居民就忽視了節約用電的重要性。
三、電力供需不平衡的政策建議
針對以上分析所得到的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現象的特點和造成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的原因,我們做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一)首先要加快我國的供電網絡的建設,特別是特高壓電網建設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供需不平衡有一個很突出的方面就是各個省份之間的電源分配不合理,而資源位置和資源分配是天然因素,因此無法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而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建設特高壓電網,將西部那些剩余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地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國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電量平衡的問題。
(二)大力推進電源多元化建設
目前我國電源的主要構成部分是煤電,而其他的水電、核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所占的比例均不高。這樣的電源結構勢必造成我國的電源過多地依賴于火電,也對我國未來的能源保證提出了很大的壓力。因此,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未來在電源建設中,應該向其他能源構成部分,特別是綠色的清潔能源傾斜。由于成本關系,地方政府往往在這些電源建設中缺乏動力,因此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對于這些清潔能源進行大力投資,并且在上網價格上進行優惠,在技術研發上進行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從而擺脫煤電獨大的局面。
(三)堅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耗能過高的落后產能
對于產業結構調整,中央政府已經明確指出,其方向和重點就是要支持推廣采用節能、降耗、節水、環保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強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質量差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被認為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產業結構調整還要照顧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首先就是對于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應該結束單純依賴經濟增速的考核目標,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將節能環保納入考核體系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國家)應該對地方產業結構升級進行補貼和技術支持,以引導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合理利用價格機制對于電力需求進行調整
首先要對于電力資源豐富和電力資源匱乏的地區使用不同的電力價格,在那些電力本身缺乏需要外來電源輸入的地區實行相對較高的價格,以促使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企業和居民節約用電;同時,促進用電較高的企業搬遷至西部電力供應相對充足的省份,以促進這些省份的經濟發展。同時,盡快對企業和居民用電實行梯級電價。實行梯級差別定價,既有利于促進企業和居民節約用電,又有利于緩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矛盾,可謂一舉兩得。
綜合以上的分析,只有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電力供應中的不平衡因素,平抑電力需求中的不合理因素,才能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
【上一個】 對智能電網涉及的關鍵技術問題的探討 | 【下一個】 智能電網對低壓電器智能化提出的要求及發展機遇 |
^ 我國目前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的解決途徑 |